婚後在新竹住了這麼久,最難以接受的不是九降狂風,也不是客家精神,竹科通勤大塞也沒什麼,而是對肉圓的定義。
初到新竹貴寶地,吃了站前的林家肉圓之後,紅糟肉沒有什麼問題,但尺寸是怎麼回事?
對從小就吃20元一顆,還買十送一的阿火肉圓(現在30元一顆)長大的雲林孩子來說,新竹肉圓就像是還沒長大就被炸來賣的半殘品啊.....肉太少,皮太薄,沒看見多到沒頂的濃郁蒜味醬汁,這還是肉圓嗎?
當時就是這麼問超資深在地人西喜 美麗世界 Q&A,她本來就不喜所謂「傳統美食」,也就聳個肩:「新竹肉圓就這樣囉。」
在那之後十幾年內也吃了好幾次,但每次都覺得還是雲林的最便宜好吃,你看看這Size,遮住整個軟Q,吃起來又軟又Q。
#不服來辯